|
雷以诚:(公元1806~1884年),字春霆;湖北咸宁大屋雷人,后世人称雷七爹。著名清朝经济家,重臣。室名雨香书屋,清道光三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太常侍读学士。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清政府从各省调集大军围堵。但清政府用兵多年,财政紧张,军饷急缺。为改变这种状况,副都御史、刑部侍郎雷以诚采纳了门客钱江的“捐厘之法”。所谓捐厘之法,系仿照林则徐在新疆实行的“一文愿”的办法,在江北大营的防区设局,凡商民贩运、买卖货物,按其货价,值百抽一,即为一厘,故名“厘金”。雷以诚还在泰州、邵北、宜陵等镇劝谕米行老板捐厘助饷,成效显著。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雷以诚奏报清政府,请求将厘金制度在江苏各府、州、县内推广。捐厘助饷最初为临时筹款措施,后来逐渐推广全国。厘金征收的范围很广,雷以诚当年制定的《泰州仙女庙劝谕捐厘助饷税率表》所列的“货物种类”中,就有烟叶、水烟等项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将厘金课征品目中的烟、酒、茶、糖从百货厘金内提出,依照原定厘率加征二成另案报解,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赔款之用,烟酒厘金的加成征收从此开始。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奉户部咨文续加二成。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为偿还庚子赔款,接户部咨文再加三成。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为筹措练兵经费,再加五成。经过先后四次加收,虽没有烟酒税的名称,但烟酒厘金事实上已经形成一种烟酒专项税收,而原征的厘金仍被称作“正厘”留在百货厘列征。直至清朝末期,各行省为筹措国家摊派的赔款,纷纷开征烟酒厘金。当时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属于单独创办的,即自行创设烟税和酒税在省内征收,如直隶、山西、河南等省;二是按照清政府户部规定,将烟酒税自厘金中提出,依照原有厘率加成征收,如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三是以本省原有烟酒杂捐杂税为基础,提高征率继续征收的,如吉林、辽宁、贵州等省。清朝的烟酒税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税种,所以各地名称不一,有的称门捐,有的叫坐贾捐,有的叫担头税、厂税、产地厘等等,征收的机关、税率也各不相同。列为常关税的,由各地常关征收;划属厘金征收范围的,由厘局或捐局征收;有的属于地方杂税,仍按惯例归由州县政府征收。 厘金自雷以诚开始征收始至民国年间废除,前后历经七十余年。厘金作为一个由清朝继承下来的旧税种,一直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所沿用。直到1931年4月,民国政府行政院明令停办厘金,烟草征税被统税和营业税制所取代。 |
|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11-2 19:24 , 处理时间:0.055633秒, 25次请求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