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月3日,中秋夜。晚8点,桂子暗香,圆月当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村八组早已聚满了村里的所有男丁,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祭月活动在时隔71年后再次举行。 雷氏祖堂屋前,主祭净手焚香,礼生用火石点燃纸媒,主祭接过纸媒点燃香火,侍者在场外燃鞭炮,点大小月灯。乐队启奏大开门,擂鼓三通毕,主祭依顺序引领礼生、宗族旗、旗伞手、龙凤旗手、祭祀牌手、小月灯手、莲花灯手、三眼铳手组成的仪仗队入祖堂祭祖。大月灯手则由东绕道村月塘对面中轴线位站定,乐队在宗祠外演奏。乐队、铳手统一着黄装,其他人着白对襟上衣,白灯笼裤。68名男丁满脸虔诚,充满期盼。 祭祖完毕,仪仗队转到户外,按八字形排开两边。此时,屋场外早已备好了祭月用的香案和供品。香案有八仙台、香斗、五色纸旗、太阴真君牌位、红烛、香炉、土碗、土钵、陶酒坛、陶碗、清油灯等,供品有三牲(猪头、雄鸡、鲤鱼)、时鲜水果(红枣、板栗、柿子)、小月饼、香、黄土纸、爆竹、红蜡烛等。随着主祭雷顺祥念祭旗咒语,祭月神、守月华活动正式开始。 网上搜索得知,“守月华”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终夜不眠,以待月明,称曰守月”。参加祭月习俗观摩活动的咸安区委宣传部部长黄艳华介绍,咸安是中国桂花之乡,有2000多年的桂花栽植历史,是全国最大的桂花产区,桂花栽种面积5万亩,桂花品种32个,桂花成树120万株,年产鲜花40余万公斤,百年以上古桂树2000多株,桂花苗3000多万株。在栽种面积、桂花品种、鲜花质量、鲜花产量、古桂存量、桂花苗木基地等六个方面,都是全国第一。在咸安,中秋民俗祭奠活动也与桂花有关。传说东晋时期,咸安长时间大旱,眼看中秋临近,桂花树难以开花,收成无望,桂农只好找在当地挂榜山鸣水泉附近炼丹的道士葛洪求助,葛道士哀民生多艰,指点村民拜月祈福。于是当地男丁在中秋月圆之夜,于村池塘边有大桂花树的空旷场地设香案,“祭月神”,“守月华”,祈盼天降雨露,带来好收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习俗。如果圆月午夜起晕轮,花农们便欢呼雀跃;如果圆月午夜不起晕轮,则喻示中秋前后不下雨,桂花产量将减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咸安农谚就有“月亮长毛,有雨滂沱”之说。以“祭月神”、“守月华”为主要形式的“祭月”活动,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为咸安地区所独有。这种“祭月”习俗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时间相符,加之民间传承的不断衍生、发展,久而久之就成了咸安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秋祭”了。黄艳华说,此次中秋之月,是20年来最亮最高的月亮,也是本世纪以来观测效果最佳的月亮。在当今一些民俗逐渐消失的情况下,祭月习俗重返桂花之乡咸安,是很有意义的。 祭月活动有四个环节,请神、娱神、颂神、送神。请神,主祭念旗咒语祭黑红两面令旗,诵香赞,启请咒,诵请神词,请东方青帝木德星君、南方赤帝火德星君、西方白帝金德星君、北方玄帝水德星君、中央黄帝土德星君等五方神。礼生跟随一起环绕五方神位两周念咒、打祰。主祭随即念斩鸡咒,礼生斩杀雄鸡,由主祭祭五方神。三献酒后,主祭念赞:擂鼓三通奏八音,昊天千圣佑万民,天灯高悬人间亮,恭请月神降来临。 娱神,乐队奏乐,大鼓、唢呐、钹、鑔、马锣、大锣、小锣等一起合奏古曲曲牌。主祭率队围绕月塘三圈,注目池塘圆月。 颂神,主祭设祭,伏地三叩首,诵“太阴经”。主祭升表,吟诵祭月表文,礼生拿祭月表文到主神位前方跪拜焚烧。 送月神,主祭带领仪仗队绕祭台三圈回原位,乐队伴奏。大月亮灯手由西面归拜月台中轴方位固定,侍者执太阴真君牌位站旁边,铳手分列月灯两边。主祭领诵送神词,仪仗队单膝跪地附和。祀礼告成,恭送月神;月华加被(批音),五福临门;千祈千应,万求万灵;千秋祭祀,万户康宁。诵毕全体鞠躬叩首。铳手鸣铳24响。乐队乐起。鸣炮收案,燃放烟花。礼毕主祭散福。 60多岁的主祭雷顺祥精神矍铄,他说自己原来在桂花镇文化站工作,中秋祭月活动还是小时候听90多岁的爷爷回忆才知道有这回事,1938年日本人入侵咸宁后大肆砍伐百年古桂花树40000余棵用于烧炭,祭月神祈桂花丰收的活动就此停止了。“现在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整理恢复了祭月神、守月华祈福活动,既希望桂花丰产丰收,也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说这话时,雷顺祥满脸尽是喜悦。 |
|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5-2 11:05 , 处理时间:0.146166秒, 23次请求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