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玉树之前,我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将会面对什么,又该如何来顺利的完成我的报道。直到我到达了玉树,看到那一切,我终于体会到了一个同行所说的:新闻象一盆水似的铺天盖地的浇下。
在玉树的5天中,我每天都近似于一种暴走的状态。在艳阳之下、沙尘中,我和我的同事越过一个个废墟到不同的地方拍摄,随处可见那些家财毁于一旦的人们,身上盖着从废墟中挖出的被子,躺在露天,缺乏食物和水,勉强维持着生命最后一点尊严。我就像一个闯入者,目睹着他们的痛苦、悲伤,却无能为力。
当地的电台节目中有一句宣传词在反复的播放,“无论多大的灾难,平均到13亿人都微不足道。”这是多么混蛋的一句话啊,因为真正目睹了灾难就会知道,无论是多么小的灾难,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在玉树的第一天,某个灾民点中一个中年男人,面对我平静地说,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死了,我的房子全塌了,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一个藏族女人哭着说,我害怕还会再发生地震,孩子们到晚上都会害怕。巨大的痛苦就像麻药,瞬间把人打晕,短时间内它使人麻痹,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这种痛会一点一点地增长,直到把整个人撕裂。
二
在一个灾民搭得临时帐篷外,一只小狗跑过来舔我放在地上的矿泉水瓶子,小狗浑身沾满肮脏的尘土,身上的毛粘在了一起,显然它已经很多天都没有喝过水。我把瓶子里的水一点一点倒出来给它喝,喝掉了大半瓶后它才满意的走开了。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是一只小狗,还是当地的人们,在这场劫难后,只要还活着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我的一个同行朋友说,在采访中他遇到了一家人,4口人没有在地震中受伤或是死去。他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面对镜头他们笑得很灿烂。他说,这是他所看到的最美的一幅画面。
在玉树的几天里,我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无论是救援的军队、志愿者、还有着红衣的喇嘛。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无私的提供着帮助。除了外界的帮助,灾民之间也在进行着自救。一个在玉树当地做生意的四川商人,商铺被毁,抢救出有限的物资和家人在马路边搭帐篷居住。尽管如此,他并不介意与邻居分享食用油、发电机。他说:只有无私的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无私的帮助你。 我也记得总理温家宝在接受我的专访时对我讲,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会放弃,他有信心把这次救援做好。他与我握手,感谢我们到这样艰苦的地方采访。我面前的这位共和国的总理,站在一片废墟旁,面色凝重、语气坚决,只是略有些疲惫的神情提醒着我他已经是位70岁的老人,也一样要忍受强烈的高原反应,我想,他的身上一定有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 三
但我必须要说的是,灾难在激发了人性美好一面的同时,也将其中的恶释放。因为物资有限,当地已经出现了哄抢现象,强壮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多出的物资甚至被拿去换钱。家中只剩老弱病残的却不得不挨饿、受冻;玉树的救灾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当地政府的介入近乎忽略,灾民信任军队,却不相信政府;一个志愿者运来一车物资,军队害怕出现哄抢,提出可以帮助发放物资,被志愿者拒绝,理由是他要录像。结果所有物资被一抢而空,车辆被挤翻,志愿者压成重伤;某位歌星来灾区慰问,被他接见的孩子全部是安排好的,甚至有些不是当地的灾民;因为医疗资源过剩,极少数医疗队为了立功甚至出现抢病人的现象。。。。。这绝对是少数现象,却让人有如吞下苍蝇般恶心。
作为一个记者,我不求我的报道宏大只希望它能更贴近真实、触动心弦,但更多时候我只能感到是自己的软弱无力。而因为交通不便、通讯差、高原反应严重、与藏民语言不通,这些客观存在的制约条件让我们没有办法到更多地方、深入到更远的乡村去拍摄,也是这次采访让我感到最遗憾的事情。
离开玉树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车到玉树机场乘机去西宁,经过片片废墟和群山之后,终于到达了一处空旷的山谷,在高原清净辽远的天空下,群山无比秀美、壮丽,远处隐隐出现的雪山闪现着圣洁的光芒,河流静静流过,那一刻的玉树美极了,这才是玉树真正的容颜。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雷宇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5110835.html |
|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9-19 11:56 , 处理时间:0.219703秒, 23次请求 , Gzip On.